4.一致性原則。主要目標與分目標要保持一致。目標與措施要保持一致。個人目標與組織發展目標要保持一致。 5.激勵性原則。目標應該符合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應該能對自己產生內在激勵作用。
6.合作性原則。個人的目標與他人的目標最好具有合作性與協調性。
7.全程原則。擬定生涯規劃時必須考慮到生涯發展的整個歷程,作全程的考慮。
8.具體原則。生涯規劃各階段的路線劃分與安排必須具體可行。
9.實際原則。實現生涯目標的途徑很多,在作規劃時必須要考慮到自己的特質、社會環境、組織環境以及其它相關的因素,選擇切實可行的途徑。
10.可評量原則。規劃的設計應有明確的時間限制或標準,以便評量、檢查,使自己隨時掌握執行狀況,并為規劃的修正提供參考依據。
職業規劃早進行,宜未雨綢繆,勿臨渴掘井
學生從走進大學第一天開始,就應該接受有關職業規劃的理念,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這樣做是為了邁進社會的時候,避免不知所措的尷尬。
根據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評價,借助于職業興趣測驗和性格測驗,評估自己是一個較為外向開朗的人還是內向穩重的人,并對哪些問題較為感興趣,如經濟問題還是管理問題,或擅長哪些技能如分析,對數字敏感,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點。
然后,確定短期和長期目標。長期目標一般是以后職業規劃的頂點,或較高點也就是夢想,但也要細化到具體工作,比如畢業后是進入大學教書還是到企業工作。短期目標設立一般是素質能力的提高,比如通過某項考試和培養某種能力。
在大學一年級,大學生要初步了解職業,特別是自己所希望從事的職業或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可以和師兄師姐進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畢業生,詢問就業情況,增加交流技巧。
到了大二,大學生可以逐步考慮畢業后是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就業,了解相關的應有活動,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為主,可以通過參加學生會或社團等組織,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還可以開始嘗試與自己未來職業有關或與本專業有關的兼職、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責任感、主動性和受挫能力。注意增強外語口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通過英語和計算機的相關證書考試,并開始有選擇地輔修其他專業的知識充實自己。
從大三開始,有意識地增加與社會的接觸機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為自己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留意各種行業的信息,并在確定就業目標方面形成初步的打算和計劃。
到了大四,大學生還要再次檢驗自己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前三年的準備是否充分。然后,積極參加招聘活動,在實踐中校驗自己的積累和準備是否充分。最后,要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進行預習和模擬面試,并積極了解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用人單位資料信息,強化求職技巧,進行模擬面試等訓練。
到畢業求職之前,由于個人能力的提高,興趣的變化以及市場需求的改變等因素的影響,你很有必要在充分考慮自身的特點,如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以及考慮環境因素對自己的影響后,再作出職業選擇。
□第一份工作怎樣選
先確定想要從事的行業
準備進入的行業最好是與自己所學專業吻合或者接近,發展前景好,能施展自己的才華,適合你的興趣和未來規劃。入錯行當的代價是巨大的,在擇業的時候,選準行業是重中之重。
除此以外,你還需要考慮的問題有:
所在地區的發達程度;
城市大小;
單位性質;
距自己父母的距離遠近;
單位的社會知名度高低;
單位的規模大小;
單位的收入狀況;
住房等福利待遇;
出國機會;
自己的性格;
個人的興趣愛好;
專業對口或接近;
工作強度大小;
晉升的機會;
調動工作的難易;
家庭的要求和期望;
利于施展個人才干;
權力、責任大小;
工作穩定性;
工作上的自由程度……
這些問題中,你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從重到輕的原則,確定最值得優先考慮的方面,根據對上述問題的整體考慮與權衡,你會粗略地得出一個關于自己職業的概念。
接下來你應該可以比較容易地確定在哪里就業,找尋什么樣的崗位,乃至確定什么樣的具體單位。
這些問題搞清楚以后,你就要確定具體求職計劃的實施步驟了,這也意味著你的求職大事進入到了實戰階段。
這里有幾點需要提醒剛畢業的大學生:
1.如果你打算選擇企業作為你的就業目標,不妨依據企業的"生命周期"來考慮。
一般企業的壽命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開發期、成長前期、成長后期、成熟期與衰退期。
為了讓自己將來創業方便,你需要進入一家能充分學習的企業。那么你適合進入"開發期"或"成長前期"的企業。處于"開發期"的企業,剛起步,能重用年輕人、能從事新事業的開發,晉升的機會通常較多,短時間內就可能升到較高的位置。但相對而言,由于企業基礎尚不夠穩固,所以勢必要承受較大的經營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