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4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4.7萬臺,同比增長135%;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07萬輛,環比增長149%。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1.38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為6923輛。 再看北京市發改委新近公布的《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本市充電設施服務網絡可保障6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城市核心區、通州新城、亦莊、延慶冬奧區域的充電服務半徑小于0.9公里。 一面是電動車市場飆升的銷售數據,一面是剛剛落地的政策利好,這些是不是意味著油氣驅動的傳統汽車將迅速沒落?本期“深觀察”從兩個對立角度出發,關注電動汽車與傳統汽車的博弈式發展。 電動汽車革不了石油公司的命 在那個石油勃興的年代,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時至今日,隨著地緣政治和能源格局生變,基辛格的著名論斷恐怕要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油價暴跌震動了整個石油圈,各大石油公司紛紛尋求逆境下的生存之道。其實,若著眼于更長的時間跨度去看問題,會發現低油價雖然會引發行業內的洗牌,卻不會推動石油走向末路。從柴薪到煤炭,從煤炭到石油,能源使用的演進過程告訴我們,最終壓垮石油的應該是替代能源的全面興起。 石油之所以成為戰略資源,成為“能源之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交通運輸領域的不可替代性。但如今,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業迅猛發展,全年產銷量在2015年達到三十多萬輛,開啟高速增長的模式。 低油價本已為石油業的前景遮上了一層陰霾,替代者的勃興又為石油業的發展狠狠潑了一盆冷水。交通領域本屬于石油的地盤,一想到未來交通領域不再需要石油或者不再需要那么多石油,作為一個石油行業的從業者,還真有點不寒而栗。難道電動汽車在未來也要革了石油公司的命?新能源汽車最終會成為讓石油業倒下的推手? 不可否認,電動汽車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個方向。但筆者認為,電動汽車的勃興不會革了石油公司的命,更不能將石油從能源王者的寶座上拉下來。 電動汽車在交通領域只能是一種有益補充,還不會全面取代傳統汽車,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石油在交通領域仍是霸主。未來一段時間是多久,先來看《BP技術展望》的預測,該報告稱:2035年及以后,以液體為燃料的汽車很可能繼續主導全球運輸;到2050年,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電動汽車將更具競爭力。在BP看來,以石油為代表的液體燃料在交通領域還能持續主導30多年。筆者認為,即使電池技術取得革命性突破,但也只能作為交通領域的有益補充,還不能全面替代液體燃料汽車。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電動汽車或將在小型私家車領域占據重要份額,但在長途運輸、重型機械等領域,電動汽車并不比LNG(液化天然氣)有競爭力。 另外,汽車可以電動,飛機能電動嗎?既然電動飛機有點遙遠,那電動坦克也就更不現實了。試想,如果你是一名戰士,用充電的坦克上戰場心里會踏實嗎?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大地震后電網癱瘓,災區人民需要救援,你是選擇燃油汽車還是電動汽車前往災區?在交通運輸的某些領域,石油總是不可或缺的。 顛覆或很遙遠,但影響卻在日益加重,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已經越來越多地替代了加油站的油品。對于這樣一個交通領域的后來者,石油公司在戰略上不能藐視,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 首先,石油公司要適時介入電動汽車產業鏈。現有的加油站網絡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石油公司可以有選擇地將加油站改造為充電、加油的兩用站,及早布局充電網絡、搶灘充電市場。若戰術上更主動一些,石油公司可選擇直接介入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或汽車技術的研發,超前謀劃石油產業的轉型和發展。連格力和樂視都跨界玩起電動汽車了,相比他們,石油公司可謂近水樓臺。 其次,石油公司要提前研發石油的新用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石油在交通領域或被部分替代。據多方報告預測,石油的消費增速也在逐步趨緩。多余的石油將流向哪里,石油公司以后要靠什么賺錢?其實,作為燃料的石油只是它的初級利用方式,石油公司應該加強研發,尋找石油的新用途。 再次,石油公司要加大對天然氣汽車的推廣。就目前來看,從環保性、經濟性、安全性等任何一個層面來看,天然氣汽車都優于電動汽車。石油公司應該加快充氣站建設,大力推廣天然氣汽車,國家也應該予以政策支持。(記者張高峰) 電動車將觸發下一場石油危機? 雖然電動車有良好的市場前景,但并未引起國際石油市場的關注。其原因非常簡單,電動車只占當今全球汽車市場千分之一的份額。在大多數國家,電動車確實十分罕見,大街上難得見到幾輛,而且其售價比同級別的汽油車還要高。OPEC認為,到2040年,電動車只會占全球汽車市場份額的1%。去年康菲首席執行官RyanLance指出,在未來50年內,電動車不會對汽車市場有實質性影響。BNEF分析師、今日EV報道編輯SalimMorsy表示:“OPEC、埃克森美孚均對電動車的未來前景不屑一顧,他們認為,電動車在2040年占不到2%的市場份額。” 但據我們所知,在未來的幾年內,特斯拉、雪佛蘭和日產尼桑都計劃出售30000美金左右的遠程電動車。事實上,其他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甚至投資數十億美元努力研發新一代高性能電動車。預計到2020年,很多電動車會比汽油車更便宜,且性能會更好。這一目標已經在特斯拉的ModelS成功實現,現在其銷量已超過美國一些同級的豪華汽油車。那么到時候,這些電動車將取代多少石油需求?減少多少石油需求量會引發下一次石油危機呢? 首先,我們需要估算一下電動車的銷售量增長會有多快。去年電動車在全球的銷量同比增長約60%,這個數據也是特斯拉公司對2020年預期的年度電動車增長率,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數據——1910年福特ModelT也是憑借這樣高的增長率超越老式汽車。根據BNEF的預測,如果按照上述趨勢繼續增長,那么最早于2023年,市場上對電動車的消費就可以取代每天200萬桶的石油需求。毫無疑問,這將造成類似2014年石油供過于求的局面,并引發一場危機。 采取更系統的方法進行分析,BNEF將電動車分解按照零部件的價格進行預測,預測指出,到2028年,市場對電動車的消費就會使國際石油市場的需求每天減少200萬桶,我們將晚一點跨越新一輪石油危機。總之,電動車市場的繁榮對石油市場來說將是巨大災難。 BNEF集中分析了電動車的總體成本,通常,電池成本占電動車成本三分之一的比重。如果推廣電動車,必須有以下四個條件:一是政府必須提供獎勵,以降低成本;二是制造商必須接受極低的利潤;三是客戶必須愿意支付更多的錢來購買電動車;四是電池的成本必須降下來。 前三條在電動車發展早期已經實現了,但卻未能堅持到底。不過,電池的成本已越來越低了。另外一個問題是:電動車所需的電力來自哪里?根據BNEF公司的觀點,到2040年,電動車將消耗1.9萬億千瓦時的電力,這相當于2015年人類發電量的十分之一。 電力系統正變得越來越清潔。自2013年以來,全球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要比煤、天然氣和石油的發電量更大。隨著更清潔電力能源的發展,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有望實現循環互利的發展模式。 那么,電池中使用的所有鋰和其他有限材料會枯竭嗎?BNEF對此進行了市場分析發現,到2030年,電池系統將需要世界儲量約1%的鋰、鎳、錳和銅以及世界儲量4%的鈷。2030年以后,新電池組可能轉向使用其他原材料,使得電池組更輕、更小、更便宜。 BNEF認為,其他未知的一些自動汽車以及拼車服務公司如Uber和Lyft的新興,將會提高汽車的使用率,它們在一年內行駛里程數可能超過2萬英里。在如此高的里程下,汽油車的維修成本將大大高于電動車,而電動車電池所省下來的汽油成本也將對應增加,車輛行駛的里程數越多,電池的成本就會越便宜。 根據BNEF數據統計,如果這些新興服務在市場取得成功,到2040年,他們可以推動電動車占新車市場份額的50%。 |
|關于我們|網站地圖|油氣儲運網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5-9-5 09:13 , Processed in 0.04076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