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罐3000噸原油經中哈邊界阿拉山口抵達新疆獨山子煉油廠,中石油副總經理黃炎親赴煉廠接車,公司上下無不為這個破局之舉歡欣鼓舞。 代表組制定了一條“站穩(wěn)腳跟、穩(wěn)定大局、摸清情況、逐步控制”的工作路線圖,因此接收代表進入公司各個部門后并沒有急于接管權利,而是和哈方員工交朋友,所有的事情都在協(xié)商的形式下推著辦。 至1997年底兩個月間,公司向國內出售原油近十萬噸。有了資金,哈方員工的人心也漸漸安定下來。王仲才不失時機地展開清理債務,償還稅款,落實對哈國政府承諾的工作,促使公司賬號提前解凍,讓公司在最短的時間內運轉起來。同時組織人力追討售油回款,使公司有了可以調動的流動資金。 在短短的兩個月里,代表組制定了1998年的生產計劃和基建計劃,確定了重新編制所屬兩個油田三個油藏的開發(fā)方案,組織了老油氣處理廠改造和建設新廠的招標工作。哈方員工對中方代表高效認真的工作開始產生好感,尤其在這樣短的時間內便著手落實對油田投資的承諾,令他們感受到中方是在真誠地拯救他們的油田。 陷入泥潭的雙腳開始向外拔了。 1998年4月,中油阿克糾賓油氣公司召開第一屆股東大會,選舉王仲才為董事長。中方正式進入公司管理機構。 成為掌門人后,改造公司的問題便嚴酷地擺在王仲才的面前。對于這家股份公司體制的改變只是個外殼,內部管理依舊是計劃經濟時期的套路,除了滋生腐敗,市場經濟在機關員工頭腦里沒有一絲的思維。不下大力改造,這個首選戰(zhàn)場不僅建不成國際化的公司,拖也要被這個內部的舊體制拖垮。時間不會再給王仲才更多的機會,審時度勢,他舉起了重拳。 打出的第一拳竟是裁員。勞資糾紛是困擾資本運轉的世紀難題,核心就是裁員,即使在國內石油企業(yè)的改制、資產重組中,安置裁減職工也是國家級的難題,何況是在剛剛建立起現代社會制度的哈薩克斯坦,風險之大不啻割肉救犢。 王仲才運用了中國人特有的機敏。他選擇的時機正直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波及哈國經濟之時,所有的企業(yè)都受到影響,由于世界油價低迷,原油收入劇減,中哈員工都停發(fā)了工資,臃腫的員工隊伍拖得公司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此時裁員對走向私有化道路的哈國政府而言,已無道義上的指責,但不可避免地要引起社會風暴。 最終決定裁員2169人,占員工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三。 阿克糾賓是一座石油城,石油公司裁員的消息不脛而走,當地民眾對中國人來到后產生的所有不滿轟然爆發(fā),報刊電視大肆渲染民族情緒,指責中國資本進入是對哈國經濟的入侵,煽動民眾反抗,州檢察院也出面指責公司勞動歧視。這種情緒居然影響到租住公寓的經理,他們借口沒有及時支付租金,竟然切斷了中方人員的水電供應,迫使大家只好到街頭小店解決吃飯問題。但由于中方完全按照哈國法律行事,所裁員工均獲得優(yōu)厚的補償,裁員最終在喧鬧中完成。 就在裁員的同時,王仲才又連續(xù)打出第二拳精簡機構,將公司25個科室合并重組為11個部門,安排中方人員掌控了所有要害部門,為公司的現代化、國際化管理完成了組織保障。 第三拳全面接管公司原油銷售大權,徹底切斷銷售腐敗的根源。這一拳打到了原哈方領導的痛處,引起強烈抵觸,但由于裁員和機構整頓,他們已經回天無力。利益鏈條是上下連貫的,就在中方人員到車站指揮原油發(fā)車時,哈方基層員工受到挑唆圍攻中方人員,要求解釋拖欠工資的問題。中方人員耐心地解釋說:“油雖然賣了,油款沒收回來,原因是中方購股前形成的。我們來就是要解決回款問題,讓大家都能吃上‘別斯巴勒馬克’(哈族佳肴),希望大家辨明是非。”中方的真誠最終打動了哈方員工,接受了中方對銷售的接管。 三拳打出,王仲才牢牢掌握了公司經營的主動權。 艱難的啟程終于露出了曙光。 鳳凰涅 : 讓那若爾油田浴火重生 阿克糾賓,一座寧靜而溫馨的草原城市,即使因為中國人的到來引起了小城居民的亢奮,日出日落依然呈現出一派祥和與靜雅的景象。這是歲月培育了這個草原民族享受安寧的秉性。喧囂只在地下涌動。 但負有使命的中國石油人是不會融入這種寧靜的。 我們來看看哈國前五大石油公司的情況。田齊茲雪佛龍公司年產約2600萬噸,卡拉恰干納克公司年產約1100萬噸,PK石油公司年產約920萬噸,哈國國家石油公司年產約870萬噸。排行墊底的阿克糾賓公司260萬噸,遠低于四大石油公司。開發(fā)的條件更不消說,前四大公司優(yōu)良的地下石油儲備,用開水龍頭取油來形容也不為過。最出乎中國人意料的是,排行第三的PK石油公司的總部竟然遠在萬里之外的太平洋彼岸加拿大,連股東大會也在加拿大召開,好像與哈薩克斯坦沒有什么關系,資本的主人,與經理人和生產的分離到了如此登峰造極的地步。這種國際化大公司的范兒,更襯托出股東們對哈薩克斯坦地下石油財富的信心。告慰中國人的是,十年后中石油調遣一支奇兵在加拿大成功收購了PK公司,掌門人便是在阿克糾賓錘煉成國際石油開發(fā)專家的王仲才。 但此時王仲才掌控的阿克糾賓公司在五大公司中無疑是個爛仔。難道我們真是鉆進人家口袋的傻子嗎? 不要以為中石油為了登陸中亞石油開發(fā)市場,便完全不顧代價地收購阿克糾賓這堆爛攤子,那就小看了中國人的智慧。 什么是智者?智者是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人。 當初投標組到阿克糾賓查資料編制競標書時便注意到一組數字:呈現老化的讓那若爾主力油田年產量235萬噸,占全公司產量的90%,在前蘇聯時期編制的開發(fā)方案中,設計最終采出率為17.6%,實際生產僅為6.6%,而根據國際開發(fā)經驗,此類油氣田的最終采出率可高達35%-40%。對于庸人,這組數字猶如混入字海的流水隨波而過,對于智者,這數字間的差額就是巨大的財富。它說明油田一直處在低效低產的運行中,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原因,都有了讓油田挖潛高效高產起死回生的可能。 機遇就在于從事物的衰微敗落中看出蘊含的繁盛。只要發(fā)揮中國人的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運用現代先進開采技術提高采出率,完全可以實現高效高產的開發(fā)目標。 中國石油人抓住了機會。 或許有人使著壞在暗處笑中國人,他不知中國人卻在暗處開心地笑,只是中國人含而不露。 原油上產是油田的靈魂,是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中方全面掌管經營管理大權后,中石油的專家們開始亮劍了。 前蘇聯探明讓那若爾油田原油開采儲量1.2億噸,天然氣300億立方米,1984年投入開發(fā)后除氣頂氣(天然氣)外,原油儲量全部動用。哈方的管理理念陳舊,固執(zhí)地遵從前蘇聯模式,將依照開發(fā)方案管理油田作為核心任務,不在技術上做投入。令中國石油人不可理喻的是他們落后的開采方式,認為油井只能自噴,自噴到舉升能量衰竭便判處死刑,不做任何挽救措施。 每一位中國石油專家看到這種現狀都會生發(fā)出大干一場,讓原油快速高產的沖動,但哈國的能源開發(fā)法就像和尚念經叫你快不得慢不得,人家要保護本國的能源,怎能讓你一個外國人說干什么就干什么。開發(fā)油田要先編制開發(fā)方案,方案經哈國能源礦產部批準后才能實施。這樣問題又來了,讓那若爾油田已經有一個前蘇聯編制的1992年批準的“92方案”,這個方案設計總井數604口,最高年產量316萬噸。根據這個方案中石油接管后只能再打130余口井,年產量也只能再提高111萬噸。這豈不是作繭自縛。 暗中有人使壞地笑,原來笑在此處。 要想挖潛增產必須編制新的開發(fā)方案! 1998年初,中石油海外勘探開發(fā)公司總部委托新疆油氣科學研究院全權負責該方案的編制工作,并調集強大的專家隊伍成立方案編制專家指導小組。 推翻“92方案”,編制新的開發(fā)方案,就意味著挑戰(zhàn)前蘇聯的技術權威。哈方技術人員都是前蘇聯培養(yǎng)出來的,有的人甚至參與了“92方案”的編制,對中方編制新方案的決定自然產生抵觸情緒,懷疑中方是否有能力編制出新方案,突破原設計最高年產316萬噸的水平。哈方專家認為,“92方案”沒有很好地實施,原因是國際油價走低,資金投入不足。目前只要你中國人完成投資將剩余的開發(fā)井鉆完,達到300萬噸的年產量,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哈方專家不了解中國人的石油技術水平早已超過當年的老師,懷疑是正常的,我們只有用實際成果解除他們的疑慮。可貴的是哈方專家都有很高的職業(yè)操守,富有科學家的良知。當方案編制組到采油廠收集資料,廠總地質師阿曼若先生接待時開口就說:“我在公司搞地質已近三十年,自讓那若爾油田發(fā)現以來一直在這里工作,我對這個油田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從他對油田飽含愛戀的話語中聽出了他對原方案的信任,對中國人搞新方案的懷疑。但當他拿出資料,看到中方專家如獲至寶般地捧讀,繼而興奮地投入工作時,又立即被中國同行的敬業(yè)精神所感染。他感到自己的工作受到尊重,對中國專家的認識隨即發(fā)生轉變,開始主動配合中方工作,為新方案的編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 哈薩克斯坦能源礦產部官員的油田開發(fā)理念與公司哈方專家的理念一脈相承,對前蘇聯的水平深信不疑,對曾做過他們學生的中國石油人也是毫無信心。更令他們不快的是在哈的外國石油公司編制方案都委托哈國里海研究院來完成,這樣做是由于哈國法律規(guī)定資源國相關研究機構在方案編制等方面必須享有不低于25%的工作量,對于外國公司而言也是為了少找麻煩,而中國人卻堅持要獨立完成。這種不快情緒更加影響了哈國能源礦產部對新方案的審核。 中石油要獨立完成新方案編制的決定完全是形勢逼迫。一個理論陳舊反對重新編制方案的機構,如何能夠編制出具有現代化開發(fā)理念的方案呢? 2000年初,在哈國新首都阿斯塔納的能源礦產部辦公大樓舉行的方案答疑會上,評審人提出了九個方面的五十三個問題。核心只有一個,新方案沒有足夠的論證推翻“92方案”,堅持方案執(zhí)行的效果不理想主要是缺少投資。 中方編制組的專家沒有氣餒,根據答辯提出的質疑,對資料再次進行整理研究,充分利用油田開發(fā)的最新技術編制出更科學的方案。為保證方案的成功,前后組織了三次國內專家咨詢驗收會,邀請哈國能源礦產部進行了三次答疑會審。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新方案編制從1998年4月開始,至2001年5月,歷時3年,中方編制組專家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終于感動了哈國的政府官員和石油專家,逐漸承認了新方案的科學性。 2001年5月,由中國人主導編制的讓那若爾油田開發(fā)方案在阿斯塔納哈國能源礦產部進行最終答辯驗收。此時,為編制方案奔波三年的王仲才已奉命調離公司,去開辟哈國新的石油戰(zhàn)場,另一位在海外戰(zhàn)場奮斗三年的石油專家汪東進成為新的掌門人,率領方案答辯團赴阿斯塔納進行答辯。在這次答辯會上共有三家外國公司參加答辯,那兩家公司所做的方案是由里海研究院編制,并代為答辯,唯有“讓那若爾油田開發(fā)方案”是由中國人自己編制完成并由中國人自己答辯。中國專家的工作贏得了尊重,最終獲得評委全票一致通過! 毋庸置疑,完成編制新開發(fā)方案的三年對中方專家來說是釋放民族精神的過程,成功再次讓他們獲得了民族自豪感。但就像鑄劍師獲得鑄劍許可,能否鑄得名劍還要看真實的本事一樣,油氣上產能否超越“92方案”,還要看實施的結果。方案通過后,汪東進感慨地對專家們說:“讓那若爾油田原油產量能否實現大跨越,能否超越俄羅斯專家所規(guī)劃的指標,能否打消當地人的疑慮,接下來就看咱們這些人了。” “咱們這些人”對處理油田地質和油井的復雜情況有著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支持,要做的就是通過對新方案的實施,向哈國石油界證明中國石油人的能力。 拼搏贏得了豐碩的收獲。讓那諾爾油田實施新編制方案的第一年原油產量便增至337萬噸,持續(xù)三年上產,到2004年達到418萬噸,比實施前增產近一倍,超過“92方案”設計的最高值整整一百萬噸。 讓那若爾油田的新生震驚了哈國石油界。 不過對中國石油人的震驚只是剛剛開始。 掘開寶藏: 一個真實的童話故事 無論走到世界的任何國度,我們都可以聽到有關善良人獲得寶藏的童話,這表達了人類對財富的向往和對善良的追求。 但人們難以相信現實的童話,因為喧鬧的地球讓財富與善良似乎成了隔河相望的一對冤家。不再尋找,不再企盼,童話已成為過往,連寫童話的人都不愿降臨人間。 可只要善良還是人類尊崇的品質,又怎會沒有童話再現呢? 中石油在收購阿克糾賓公司時,有一個細節(jié)沒有被人們注意。阿克糾賓公司擁有兩個油田的三個油藏,哈政府拍賣的是讓那若爾油田和肯基亞克油田鹽上油藏,因為這兩個是開發(fā)油藏,而肯基亞克鹽下油藏由于難以開發(fā),被哈國政府當作附屬品送給了中石油。按照中國生意人的說法,為了買賣成交,再豪氣地搭給你一個不值兩文大錢兒誰都不待見的東西。肯基亞克鹽下油藏便是白搭給的東西。 肯基亞克鹽下油藏也確實叫人不待見。 1971年,前蘇聯在濱里海盆地鹽下石灰系發(fā)現了一個大油藏。這個大油藏的特點用通俗的表述就是油藏深埋在地下4500米處,上面覆蓋著3000米以上的巨厚鹽巖層,巖層中夾雜著無法測知的高氣壓和水層,加之鹽巖易碎,油井在氣壓和重力的作用下極易塌陷。為了開發(fā)這個油藏,前蘇聯先后鉆探了42口井,40口報廢,開發(fā)被迫停止,至前蘇聯解體20年過去了,再無人問津。哈國獨立后,美國、英國等西方大石油公司欲伸手拿下,但得知地下地質情況和開發(fā)歷史后,相繼知難而退。鹽下油藏就像一塊深鎖在柜中的鮮美蛋糕,引誘著美食客,卻只能垂涎無果。哈國專家形容得更貼切:肯基亞克鹽下油藏就像懸掛在空中的餡餅,看得見吃不著。它真成了無人敢要也無人想要的燙手山芋。 但在中國石油人的眼里,只要地下有石油哪有取不出來的!中國人的智慧就是在復雜中看到簡單,然后把簡單化作行動。肯基亞克鹽下油藏有如阿里巴巴芝麻開門中的洞中寶藏,所要做的就是找出打開洞門的口訣。如果能夠開發(fā)出鹽下油藏的石油,那么中石油購買阿克糾賓公司作為中亞首選戰(zhàn)場就不僅僅是機遇,而是上帝賜予的禮物了。 但如果口訣能夠輕易得到,這筆寶藏何苦等待26年無人觸動。 只要找不到掘開寶藏的辦法,即使是上帝的禮物也成不了童話。 我們用科學的語言再來談談開發(fā)肯基亞克鹽下油藏的難解之題吧。所有的石油專家都認定這個鹽下油藏存在著兩個世界級難題:一個是油層所在的巖層屬異常高壓底孔低滲油氣層,非均質性多天然裂縫,加之油層埋藏深,巨厚鹽層下儲油層難以預測;第二個是油層上覆蓋著超過3000米的巨厚鹽巖層,巖層可鉆性差,鉆井中鹽巖的任何蠕動都會導致井徑不規(guī)則,造成油井報廢。鹽丘高壓氣層異常活躍,又極易發(fā)生井噴。正因為這兩個難題使鉆井成本極高,而成功率極低,造成肯基亞克油田失去了經濟開采價值而被封存。 在中國的國土上,這樣的儲油地質情況是沒有的,中國技術人員對開發(fā)鹽下油藏沒有任何經驗,挑戰(zhàn)這個世界難題對每一個中國石油人都是命運賜予的機遇。2000年,當中方完全掌控公司大權后,立即踏上了尋找打開肯基亞克鹽下油藏寶藏之路。 2000年,中石油海外勘探開發(fā)公司總部成立了以阿克糾賓公司研究中心、新疆油田研究院和哈國里海研究院聯合組成的肯基亞克鹽下油藏項目組,開始編制勘探開發(fā)方案。2001年底,經國內專家評審,認為資料不全,總體生產規(guī)模依據不足,但同意進入實驗性鉆探。 肯基亞克的工作是由王仲才的繼任者汪東進完成的,這個60后的華東石油大學高材生1995年33歲時便出任江蘇油田管理局副局長。1997年,在他35歲時出任中石油勘探開發(fā)公司副總經理兼大尼羅國際作業(yè)公司(蘇丹)總裁,在蘇丹開發(fā)戰(zhàn)場奮戰(zhàn)了三年。三年的錘煉使他成長為中石油少有的海外開發(fā)專家。將他調任阿克糾賓,雖是由于王仲才另有重用,阿克糾賓作為中亞首選戰(zhàn)場的重要性也是不爭的事實。八年后,汪東進出任中石油副總經理,其后的歲月先后在阿克糾賓任職的老總們也都成為中石油各個海外開發(fā)公司的掌門人,我們才通曉中石油決策者們的良苦用心,他們早已謀劃將阿克糾賓作為中石油培養(yǎng)海外人才的基地。 2002年3月,阿克糾賓大草原上的積雪還沒有融化,鉆機的轟鳴便震響了沉睡的大地。阿里巴巴的寶藏就要應聲而出。 現在我們可以談談芝麻開門的口訣了。中國石油人敢于向肯基亞克鹽下油藏要油,這份自信源于我們掌握了領先世界獨具特色的深度水平井、大斜度井技術和高速鉆井、完井技術。這就好比探索太空的某個星系,撲朔迷離的星團令探索者產生無數宇宙級難題,但探索者有萬能的宇宙飛船,探索這個星系便不會因為難題而拒往。水平井、大斜度井技術便是這種克敵制勝的利器,它在鉆探肯基亞克鹽下油藏這種大深埋、異高壓油層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地層的變化自由設計方向角度,鉆井成功率高,解決難題的辦法自然也就應運而生。前蘇聯就因為沒有掌握這種技術,設計直井鉆井屢鉆屢廢,只好宣布放棄。 3月30日,新購置的國產70D深井電動鉆機在設計井深5200米的235井開鉆。70D鉆機是我國石油機械制造最新技術的結晶。 一年后的3月30日,肯基亞克油藏鹽下大斜度井H8002井闖過了無數的復雜地質難關,歷時11個月成功完鉆,大斜度井段876米,水平位移650.3米,日產原油200噸。首戰(zhàn)告捷!這口井不僅是哈薩克斯坦,而且是獨聯體國家在4400米井深鉆探成功的第一口大斜度井。 探索地下油層的規(guī)律充滿了智慧和膽略。H8101井預測在石灰系頂部有一個發(fā)育20米厚的油層,油層薄局部變化大,鉆井地質設計難度極大。公司研究院院長吳林剛大膽提出在大斜度井井段設計為增斜——穩(wěn)斜——增斜,讓油井兩次穿過20米厚的油層。按照這一設計鉆探取得完美結局,完井后日產原油100噸。 2003年9月、10月,分布在同一構造上的H8017、H8011兩口實驗井相繼完井,日產原油均超500噸。這兩口井的成功,標志著已獲得了打開肯基亞克鹽下油藏的口訣。 每個人都等待著打開寶藏之門的那一刻。 2004年1月,大斜度井H8010井鉆透鹽巖層后,改用水平井向目的層鉆進。由于地層復雜,定向井眼傾角忽高忽低,隨時都有卡鉆的危險。總地質師方甲中日夜關注井下情況,在分析錄井資料上的巖屑記錄后,認為已經鉆穿第一套儲油層,并且油層發(fā)育極好,再繼續(xù)下鉆風險極大,果斷決定立即完鉆。此決定實可謂千鈞一發(fā),因為在鉆透油層前已經連續(xù)發(fā)生了兩次井涌,只是由于搶險及時才避免井噴,以此井的地層氣壓若發(fā)生井噴足可摧毀地面的任何設施。這也是中國石油人的命運使然,裸眼完井后測井證實油層水平井段長達450米,也就是說油井沿油層水平方向鉆進了450米,使井下采油面積獲得極大的提高。 方甲中以他的智慧和膽氣接過了上帝的禮物。 |
|關于我們|網站地圖|油氣儲運網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5-9-5 13:11 , Processed in 0.01814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