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_large_RYC8_2420000217b02d0e.jpg (41.46 KB, 下載次數: 19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17 19:30 上傳
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國石油公司,成立于1907年,一直由皇家荷蘭石油公司占60%股份,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英國)占40%的股份。兩家母公司均為上市公司,皇家荷蘭石油公司的股票在阿姆斯特丹、倫敦、紐約、蘇黎士等9個城市掛牌上市,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在倫敦、紐約、巴黎等5個城市掛牌上市。 1996年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在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6位,在全球石油公司中排名第1位。該公司集團主要從事石油上下游及化工業務,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000多個于公司,現有員工10.1萬人。公司集團總部分設在荷蘭海牙和英國倫敦,現任主席賀詩德(C.A.J.Herketroter)。
b_large_9NDr_7efe000035912d0b.jpg (30.73 KB, 下載次數: 18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17 19:30 上傳
埃克森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石油公司之一。在1999年美國《財富》雜志根據1998年總收入排名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中,埃克森公司位居第8位,在石油公司中排在第1位。同時,埃克森公司也是美國《石油情報周刊》1998年12月14日根據1997年石油儲量、天然氣儲量、石油產量 、天然氣產量、石油加工能力和油品銷售量六項指標綜合測算排名的世界第6大石油公司。
b_large_yqQJ_553c000374c82d0d.jpg (52.14 KB, 下載次數: 19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17 19:30 上傳
英國石油公司(BP)是目前世界第四大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的跨國石油公司,業務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范圍包括油氣勘探及開采、煉油和營銷、石油化學品三個主要領域,還涉及金融、太陽能等其它方面。在1996年美國《幸福》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公司中名列第21位,在世界大石油公司中名列第4位。公司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現任董事長戴維·西蒙(David Simon),總經理約翰·布朗(John Browne)。BP公司是世界上公開上市的第三大石油公司,其股票在紐約、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東京掛牌上市。
b_large_n8Ij_2677000314582d10.jpg (13.21 KB, 下載次數: 19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17 19:30 上傳
德士古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跨國石油公司之一,也是西方石油"七姊妹"之一。它主要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生產、煉制、運輸和銷售。該公司在1995年8月7日美國《幸福》雜志公布的,按總收入排名的1996年全球500家最大公司(包括服務類公司)中位居第44位,在石油公司中位居第6位。1996年德士古公司的總收入為455億美元,利潤額為20.18億美元,總資產為269.63億美元,股東權益為103.72億美元,職工總數為29000人。1996年,德士古公司的原油儲量為3.7億噸,原油產量為3735萬噸,天然氣儲量為1690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為212億立方米,原油加工能力為6022萬噸,油品銷售量為1.48億立方米。
該公司1996年利潤和股東權益較1995年均有大幅度提高。1995年該公司利潤為6.07億美元,每股利潤分成為2.1美元,而1996年兩項指標分別為20.18億美元和7.52美元。
b_large_btOr_55360000a0f22d0d.jpg (7.34 KB, 下載次數: 17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17 19:30 上傳
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是美國一家國際化經營的大型石油公司,成立于1917年。1995年擁有石油儲量1.49億噸,天然氣儲量1900億立方米;1996年石油產量為1095萬噸(23.7萬桶/日),天然氣產量為157.7億立方米。1996年總收入為158.07億美元,凈收入為13.03億美元,總資產為135.48億美元。雇員人數為1.72萬人。 主要子公司有菲利普斯石油資源有限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化學亞洲有限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國際有限公司、菲利普斯66公司。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是Wayne W.Allen,總裁兼總經理是James J.Mulva。
b_large_znR9_7f06000221722d0b.jpg (11.16 KB, 下載次數: 19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17 19:30 上傳
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是由法國道達爾菲納石油公司與法國埃爾夫公司共同合并組建的一體化石油公司。2000年2月9日,歐盟委員會批準了道達爾菲納石油公司對埃爾夫公司的購并議案,兩家公司合并后,道達爾菲納公司持有埃爾夫公司95% 股份。5月24日,該公司董事會批準用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的股票兌換由公司以外的股東持有原埃爾夫公司4 .44%的股份,具體兌換方法是4股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的股票兌換原埃爾夫公司的3股股票。 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石油公司主要從事油氣的勘探、生產、煉油以及成品油、顏料和特殊化學產品的銷售、貿易、原油及其衍生物的船運及天然氣的運輸和銷售。 上游 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石油公司是世界第四大一體化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同時也是歐洲第三大石油公司。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的能源勘探、生產、銷售業務遍布全球,在100多個國家有經營活動。公司的生產能力得益于其地理平衡,2個主要生產地區是歐洲和中東,其次主要的生產地區是東南亞(主要是天然氣產量)和南美(主要是石油);再次是北美地區。截止1999年12月31日,該公司擁有約104.55億桶(油當量)的探明儲量,按1999年2065百萬桶(油當量)/日的油氣產量計算,儲采比為14年,儲量替代率為183%。 下游 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的石油產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和一些特殊產品如液化石油氣、石化產品基料(石腦油、丙烯)、潤滑劑、瀝青等。該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塑料和石化產品生產者,這包括工業用途的單體(乙烯、丙烯和苯乙烯)、聚烯烴(聚丙烯及高密度聚乙烯)、苯乙烯聚合物和共聚物(聚苯乙烯和熱塑性的人造橡膠)以及油化學品。在歐洲和美國,它具有強大的銷售和生產業務。
b_large_X1Qw_0afb000381ec2d11.jpg (39.21 KB, 下載次數: 3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17 19:30 上傳
俄羅斯石油公司成立于1995年9月,是國有控股石油公司,其前身是前蘇聯石油部及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該公司1996年擁有石油儲量為14.83億噸,石油產量為1300萬噸,石油加工量為450萬噸。1995年時雇員人數是6.988萬人。公司董事會由總裁董事長、國家部委、子公司、地方行政長官共12人組成。總裁兼董事長為普基洛夫,國家部委3名代表是:俄羅斯國家反壟斷政策委員會副主任、俄羅斯燃料能源部副部長、俄羅斯石油公司和子公司通訊管理部經理,地方行政長官代表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政府第一副主任、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州州長,5家子公司的代表是:阿爾漢格爾斯克地質公司、克拉斯諾達爾石油有機合成公司、普爾石油天然氣公司、薩哈林海洋石油天然氣公司和斯諾夫羅波爾石油天然氣公司的董事長,以及圖阿普謝煉油廠總經理。俄羅斯石油公司設有8家石油生產公司、9家煉油廠、12家油品銷售公司及其他公司。
b_large_8S5K_26790004550a2d10.jpg (10.07 KB, 下載次數: 19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17 19:30 上傳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油”)是于1999年11月5日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油集團”)重組過程中按照根據《公司法》和《國務院關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別規定》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油氣行業占主導地位的最大的油氣生產和銷售商,是中國銷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中國石油發行的美國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及4月7日分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掛牌上市(紐約證券交易所ADS代碼PTR,香港聯合交易所股票代碼857),2007年11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1857)。截至2007年底,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擁有公司86.29%的股權。
中國石油唯一的發起人及控股股東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是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基礎上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授權的投資機構和國資委管理的特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之一。
上市以來,中國石油以完善的公司治理、較強的盈利能力贏得了國際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2007年,在由美國《石油情報周刊》公布的“2005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居第七位;在由《商業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商業周刊》亞洲50強”企業中排名第一位;在由全球能源領域權威機構普氏能源公布的“2006年全球能源企業250強”中列第六位,連續五年居亞太區第一位;并當選《亞洲金融》雜志公布的“2006年亞洲最盈利公司(第一名)”。《財富》雜志2008世界500強排名第25。2008年12月30日,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石油憑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榮登“中國最具競爭力品牌榜單”大獎,贏得廣大消費者普遍贊譽。在“2009年第六屆中國最受尊敬25家上市公司”評選活動中,中國石油以優秀的表現獲稱“2009年中國上市公司金牌董事會”,秘書李懷奇被評為中國上市公司最佳董事會秘書
中國石油標識 標識圖樣為紅黃兩色構成的十等分花圖形。
標識色澤為紅色和黃色,取中國國旗基本色并體現石油和天然氣的行業特點。標識整體呈圓形,寓意中國石油全球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十等分的花瓣圖形,象征中國石油多項主營業務的集合。紅色基底凸顯方形一角,不僅體現中國石油的基礎深厚,而且還寓意中國石油無限的凝聚力與創造力。外觀呈花朵狀,體現了中國石油注重環境,創造能源與環境和諧的社會責任。標識的中心太陽初升,光芒四射,象征著中國石油朝氣蓬勃,前程似錦。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品銷售、油氣儲運、石油貿易、工程技術服務和石油裝備制造于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7位。中國石油集團每天為社會提供超過219萬桶原油和28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加工原油180萬桶。2006年,中國石油集團油氣投資業務擴展到全球26個國家。
司旗是企業形象傳播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司旗進行良好的視覺形象規范,有利于中國石油集團形象的傳播。標準組合的尺寸與比例,在實際制作中應嚴格遵守。● 旗幟規格:旗幟按尺寸分為1號(2.88米×1.92米)、2號(2.4米×1.6米)、3號(1.9米×1.2米)……
b_large_oGFE_7df5000009712d12.jpg (51.6 KB, 下載次數: 19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17 19:30 上傳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英文縮寫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國家在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基礎上重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獨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注冊資本1049億元,總經理為法定代表人,總部設在北京。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對其全資企業、控股企業、參股企業的有關國有資產行使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出資人的權力,對國有資產依法進行經營、管理和監督,并相應承擔保值增值責任。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控股的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于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內發行H股和A股,并分別在香港、紐約、倫敦和上海上市。2007年底,中國石化股份公司總股本867億股,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持股占75.84%,外資股占19.35%,境內公眾股占4.81%。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主營業務范圍包括:實業投資及投資管理;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采、儲運(含管道運輸)、銷售和綜合利用;石油煉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發;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儲存、運輸;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設計、施工、建筑安裝;石油石化設備檢修維修;機電設備制造;技術及信息、替代能源產品的研究、開發、應用、咨詢服務;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在《財富》2007年度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第17位。
公司在2008年《財富》500強排名榜單
排名 中文常用名稱 總部所在地 主要業務 營業收入百萬美元
16 中國石化 中國 煉油 159,260
公司在2009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
排名 中文常用名稱 總部所在地 主要業務 營業收入百萬美元
09 中國石化 中國 煉油 207,814
另外公司在2008-中國企業500強年度排行榜
名次 企業名稱 營業收入(萬元)
1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122,786,322
公司在2009 -中國企業500強年度排行榜
名次 企業名稱 營業收入(萬元)
1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146.243.938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體化、石油石化主業突出、擁有比較完備銷售網絡、境內外上市的股份制企業。中國石化是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獨家發起方式于2000年2月25日設立的股份制企業。中國石化167.8億股H股股票于2000年10月18、19日分別在香港、紐約、倫敦三地交易所成功發行上市;2001年7月1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28億股A股。截至2007年底,中國石化股份公司總股本867億股,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持股占75.84%,外資股占19.35%,社會公眾股占4.81%。
中國石化是中國最大的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從事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開發、開采、管道運輸、銷售;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化纖、化肥及其它化工生產與產品銷售、儲運;石油、天然氣、石油產品、石油化工及其它化工產品和其它商品、技術的進出口、代理進出口業務;技術、信息的研究、開發、應用。中國石化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產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和主要石化產品(包括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物、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化肥和中間石化產品)生產商和供應商,也是中國第二大原油生產商。
中國石化建立了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實行集中決策、分級管理和專業化經營的事業部制管理體制。中國石化現有全資子公司、控股和參股子公司、分公司等共80余家,包括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產品銷售以及科研、外貿等企業和單位,經營資產和主要市場集中在中國經濟最發達、最活躍的東部、南部和中部地區。
中國石化將認真實施資源、市場、一體化和國際化戰略,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提高隊伍素質,努力把中國石化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能源化工公司。
中國石化的最大股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是國家在原中國石化總公司的基礎上于1998年重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業集團,是國家出資設立的國有公司、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標識和品牌 根據中國石化統一品牌戰略,股份公司目前主要使用6個注冊商標。
“朝陽商標”“SINOPEC商標”“滿天星商標”“長城商標”“長城油滴商標”“東海瀝青商標”。
內部簡稱“朝陽商標”,注冊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集團公司無償許可股份公司使用“朝陽商標”;“朝陽商標”主要用于中國石化提供的商品(比如聚丙烯)和服務(比如加油站)。
內部簡稱“SINOPEC商標”,注冊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集團公司無償許可股份公司使用“SINOPEC商標”;“SINOPEC商標”主要用于中國石化提供的商品和服務。
內部簡稱“滿天星商標”,注冊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集團公司無償許可股份公司使用“滿天星商標”;“滿天星商標”主要用于中國石化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注:“朝陽商標”、“SINOPEC商標”、“滿天星商標”經常組合使用。
內部簡稱“長城商標”,注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品牌標志以兩個英文字母“C”為設計題材,由“C”造型演化成兩條運動有力的弧線。內側紅色的“C”代表“客戶”(Customer);外側藍色的“C”代表“品質”(Character);充分體現中國石化長城潤滑油以“客戶”為核心、以卓越“品質”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品牌追求“長城商標”系國家商標局認定的“馳名商標”;“長城商標”主要用于中國石化提供的潤滑油系列商品。
內部簡稱“東海瀝青商標”,注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公司上海瀝青銷售分公司;“東海瀝青商標”主要用于中國石化提供的瀝青系列商品。注:“東海瀝青商標”一般與“朝陽商標”、“SINOPEC商標”、“滿天星商標”組合使用。
該企業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的2006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一,2007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名中名列第一。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十七。
美國《財富》雜志最新評出2009年度“世界500強”公司排行中國石化集團(Sinopec)以銷售收入2078.14億美元位列第9位,這也是中國公司首次進入世界500強前十名行列。
2008年12月30日,在由世界權威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舉辦的“2008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年度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石化集團憑借良好的品牌行業領先性和品牌公眾認知度,榮獲“2008年度中國購買者滿意度第一品牌”大獎。
b_large_kE0X_7e07000225d42d12.jpg (22.07 KB, 下載次數: 19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17 19:30 上傳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CNOOC,簡稱中國海油)是1982年2月15日成立的國家石油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資源條例》,負責在中國海域對外合作開采海洋石油、天然氣資源。中國海油注冊資本949億元人民幣,各類合同制員工5.1萬人,總部設在北京。
中國海油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由一家單純從事油氣開采的純上游公司,發展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綜合型企業集團,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專業技術服務、化工化肥煉化、天然氣及發電、金融服務、綜合服務與新能源等六大良性互動的產業板塊。近年來,通過改革重組、資本運營、海外并購、上下游一體化等戰略的成功實施,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綜合競爭實力不斷增強,逐漸樹立起精干高效的國際石油公司形象。2007年全年,公司實現合并銷售收入約1,600億元,合并利潤總額約565億元,上繳國家各種稅費:包括所得稅、留成油、特別收益金、國有股份分紅等350多億元,占利潤總額的60%以上;合并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凈資產約1,700億元。
2007年總公司及下屬兩家公司標準普爾和穆迪評級均有提高,分別被授予A和A1級資信評級。在克服了強臺風造成巨大產量損失并保證安全生產的情況下,2007年公司生產油氣4,046萬噸油當量,同比增長0.2%,圓滿完成了各項生產經營任務。
除上游傳統業務外,中國海油近年來大力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不斷完善公司產業鏈、價值鏈。伴隨著特色中下游產業的成長壯大,中國海油綜合型能源公司的產業架構基本 LNG 項目已于2006年5月順利投產,福建、浙江和上海項目正在緊張建設階段。公司在中國 LNG領域的領先地位已牢固確立,并將為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做出重要貢獻。中海殼牌南海石化聯合工廠、惠州煉油廠兩大世界級項目以其技術含量高、規模經濟效益好、管理成本低的優勢和特點,提升了國內同行業發展水平。在差異化發展戰略指導下,尿素、重交瀝青和燃料油等下游產品所占市場份額不斷提高,市場主導能力不斷增強。目前,中海油與中石油,中石化并稱為中國石油工業的三駕馬車。
中國海油在海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的四家企業——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始終保持良好表現,其完善透明的公司治理、較強的盈利能力及良好的成長性獲得國內外資本市場的廣泛認可。總公司控股的油公司連續三年入選《亞洲金融》雜志評選的“中國最佳管理公司”,中海油服連續三年被標準普爾推薦為全球精選30支最具投資價值股,海油工程連續三年榮獲“CCTV中國最具價值上市公司”獎項,在2006年被標準普爾評為“全球挑戰者”之一(國內僅有六家企業入選)。2006年底,四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達3,792億元人民幣,比年初增長68%,國有資產實現了大幅度增值。
同時,中海油努力追求政治責任、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同步履行與落實。公司積極倡導“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理念,充分關注員工及社會公眾的安全、健康及福利。通過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高水準健康安全環保體系,及強化落實執行,中國海油始終保持了良好的健康安全環保紀錄,塑造出安全、綠色的能源企業形象。同時,公司積極投入社會公益事業,僅2006年用于援藏、扶貧、助學、國內外自然災害救助等公益項目上的資金總計5500余萬元,彰顯了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
中國海油將繼續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實施協調發展、人才興企、科技領先和低成本戰略,堅持特色發展道路,以全面創新推動公司的高速高效發展,向著“國際一流能源公司”的目標扎實邁進。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海油已由原先單純從事油氣開采的純上游公司演變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綜合型企業集團,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專業技術服務、基地服務、化工化肥煉化、天然氣及發電、金融服務等六大板塊,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