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儲運網
標題: 儲運介質的危險性分析 [打印本頁]
作者: 中德密封 時間: 2016-7-7 16:01
標題: 儲運介質的危險性分析
石油和天然氣均屬于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為易燃易爆物質,泄漏后遇點火源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根據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的火災危險性分類,天然氣屬于甲B類,根據閃點不同,原油和成品油可以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屬于可燃及易燃性物質,并且原油和成品油具有易揮發的特點,油品蒸氣、天然氣常常在油氣儲運設施區域彌漫、擴散或在低洼處聚集,在空氣中只要較小的點燃能量就會使其燃燒,具有較大的火災危險性。油品蒸氣和天然氣與空氣組成的混合氣體,當體積分數處于爆炸極限范圍內時,一旦被引燃,即可能發生爆炸,且油品與天然氣的爆炸范圍較寬,爆炸下限體積分數值較低,因此,爆炸危險性也較大。
另外,油品揮發蒸氣具有毒害性;油品本身具有熱膨脹性、靜電荷聚集性;部分含水原油具有沸溢性、揮發性、易擴散、流淌性等有害特性;天然氣雖屬于低毒性物質,但在高體積分數下容易引起人員窒息。
油氣儲運設施易構成重大危險源
隨著工程技術的發展,油氣儲存和運輸規模都在不斷增大。油氣長輸管道具有管徑大、壓力高、線路長的特點;油庫儲罐容量不斷增大,大型浮頂儲罐單罐容積已達15×10^4m3, 油庫區域布置儲罐數量較為密集,商業儲備庫或國家儲備庫容量已達數百萬方;目前,LNG接收站儲罐單罐容積一般為16×10^4m3, 儲存量也很大。因此,根據 GB18218-200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和國家安監總局文件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規定,油氣儲運設施易構成重大危險源。油氣儲運設施由于自身特點,安全影響因素眾多。長輸管道沿線經過各種復雜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出現自然災害破壞或第三方破壞的概率較高;油庫生產運行中受人、物及自然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發生事故的概率較大。
事故教訓
油氣儲運設施事故后果嚴重,風險程度較高,尤其是布置密集的油氣儲運設施若發生事故,處置不當可能形成多米諾效應,造成連鎖反應,加重事故后果。油氣儲運設施是連接產、運、銷各環節的紐帶,一旦發生事故,將影響上游油田和下游煉化企業的正常生產;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油氣儲運設施(成品油管道、天然氣管道等)發生事故,將導致供應中斷,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活,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如2008年初的“凍雨”,曾造成西南電網大面積停電,西南成品油管道幾乎因此停運。如果被迫停運,云南省1×10^4t/d的成品油供應將中斷,后果非常嚴重。對于輸油管道而言,泄漏油品還會污染河流、地表和地下含水土層,從而污染飲用水,對生態環境和社會影響很大。
在21世紀的前幾年,隨著我國油氣儲運事業的快速發展,相應領域發生的事故數量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雖然最近幾年,國家及企業對此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油氣管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數量明顯下降,但很多事故教訓值得舉一反三。
大連“7.16”爆炸事故
2010年發生的大連“7.16”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大火持續燃燒15h,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事故現場設備、管道損毀嚴重,周邊海域受到污染,社會影響重大。此次事故原因:在“宇宙寶石”油輪已暫停卸油作業的情況下,輝盛達公司和祥誠公司繼續向輸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強氧化劑的原油脫硫劑,造成輸油管道內發生化學爆炸。7月15日15:30,“宇宙寶石”油輪開始向國際儲運公司原油罐區卸油,卸油作業在兩條輸油管道同時進行。20:00 左右,祥誠公司和輝盛達公司作業人員開始通過原油罐區內一條輸油管道(內徑0.9 m)上的排空閥向輸油管道注入脫硫劑。7月16日13:00左右,油輪暫停卸油作業,但注入脫硫劑的作業沒有停止。18:00左右, 在注入了88m3脫硫劑后,現場作業人員加水對注入脫硫劑的管路和泵進行沖洗。18:08左右,靠近脫硫劑注入部位的輸油管道突然發生爆炸,引發火災,造成部分輸油管道、 附近儲罐閥門、輸油泵房和電力系統損壞和大量原油泄漏。事故導致儲罐閥門無法及時關閉,火災不斷擴大。原油順地下管溝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勢蔓延。同時,103#罐和周邊泵房及港區主要輸油管道嚴重損壞,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
事故教訓:一是要進一步規范管道加劑輸送作業規程,并對添加劑的加注進行科學論證;二是要進一步細化管理,避免信息不暢、協調不力等因素造成安全隱患;三是要進一步加強相關消防、電力等配套設施管理,完善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大型儲罐火災事故
近幾年,發生多起大型原油儲罐火災事故,雖未造成嚴重后果,但是也為油氣儲運設施的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如2006年8月7日12:20,儀征輸油站一座15×10^4m3 原油儲罐密封處遭雷擊起火,12:40,明火被撲滅。此后,上海白沙灣、浙江鎮海的大型油罐發生了數起雷擊起火事故,所幸采取措施得當及時撲滅明火,未釀成更大事故。中國石化針對這些事故組織專家開展了專題研討,查找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形成了大型儲罐安全設計、施工及運行管理規定。通過該規定的落實,改進了大型儲罐的密封結構,提高了儲罐防雷防靜電系統以及消防系統的配置水平,降低了此類事故發生的概率。
作者: 無名火 時間: 2016-7-9 10:38
很好的資料,謝謝分享
歡迎光臨 油氣儲運網 (http://m.secauo.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