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先锋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电影_亚洲在线日韩_欧美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油氣儲運網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QQ快速登錄

一步迅速開始

pdms培訓&項目數字化360網

美國在亞洲的石油擴張及對世界的影響初探

2014-10-1 13:35| 發布者: helloshigy| 查看: 9159| 評論: 0

摘要: 石油問題是影響美國全球戰略和政策的重要因素。欲正確認識當今美國的石油利益和政策,有必要了解它的石油擴張史。本文僅對1860年至1960年美國在亞洲的石油擴張及其對世界的影響進行初步探討。 一、橫越兩洋搶占市場 ...

       石油問題是影響美國全球戰略和政策的重要因素。欲正確認識當今美國的石油利益和政策,有必要了解它的石油擴張史。本文僅對1860年至1960年美國在亞洲的石油擴張及其對世界的影響進行初步探討。

       一、橫越兩洋搶占市場

       美國是最早在亞洲兜售石油產品的國家。1859年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打出第一口油井,美國因此成為世界上用現代方法開采具有商業價值石油的第一個國家和近代石油工業創始國。美國從1861年就開始出口石油產品。美孚石油公司“努力將煤油送往世界的四面八方”。到19世紀80年代,石油出口占總出口的比例僅次于棉花。美孚提出“為中國燈盞供油”,其石油產品從1863年開始由大西洋運入中國。

       20年后,盡管在上海和寧波發生“干擾”美國油出售的行為,但美駐華使館稱:美國“石油正在贏得該國人民的信任”。1895年洛克菲勒收購了斯科菲爾德的石油公司而獲得了加州的石油基地后,實現了他從太平洋向中國出口油的夢想。從此,美國煤油出口到中國,1899年為0.15億加侖,其銷售量和市場所占份額也不斷上升:19050.8億加侖、占52%,19100.96億加侖、占60%。之后,德克薩斯石油公司也進入了中國,因而得到中國化的名稱:“德士古”。

       美孚從太平洋出口油對搶占亞洲市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其一,與經大西洋相比,它大大地縮短了產品進入東亞的距離,從而顯著地降低了運費;

       其二,產品同時從紐約渡大西洋進入西亞和南亞、從舊金山渡太平洋進入東亞和南亞。

       大量的油隨著其內戰的結束而進入西亞。1879年美駐君士坦丁堡領事報告:“甚至麥加先知陵墓上圣燈用的都是賓夕法尼亞的油。”總之,東方市場上到處都是美國油。盡管有后起的俄國巴庫、荷蘭蘇門達臘和英國婆羅洲等地石油的激烈競爭,但美孚在19世紀下半期是最大的出口商。

       美國油為何能全方位占領亞洲市場呢?

       首先,油源豐富產量高。

       美國主要產油州先后有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加利福尼亞、俄克拉何馬、德克薩斯。18601950年,國內產量居世界之首(19001901年居第二位外)1860年年產量為50萬桶,占世界總產量的98.4%,1950年日產量為590萬桶,占世界總產量的57%。

       其次,科技先進和銷售術高超。

       秘魯和東印度群島的第一口油井使用的都是美國設備。在洛克菲勒煉油廠工作的安德魯斯發明了新煉油工序,煉出的油質量好、產量高。獨立石油小業主在與洛克菲勒的競爭中發明了管道運輸法。海灣石油公司于1913年在匹茲堡建立了首座路邊“免下車”加油站,開創了這種零售行業。

       第三,具有若干經營有方、實力雄厚的石油集團。

       由于美國石油業是在自由資本主義轉向壟斷資本主義的時期發展起來的,故很快就形成了若干石油托拉斯。它們逐漸控制了石油的勘探、采油、精煉、運輸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其資本雄厚經營有方,具有極強的競爭力。美孚就是典型。創始人洛克菲勒是個極富經營頭腦的石油戰略家。1955年紐約出版的《石油帝國》的作者奧康納指出:“德雷克1859年發現如何從地底下打出石油,而約翰洛克菲勒則發現怎樣從石油里賺取金錢。”

       在煤油時代,他對打井和采油缺乏興趣,只專心于煉油和售油。他賄賂鐵路公司實現了石油的長距離低價運輸,降低了油價。后又吞并了一些獨立的小業主,利用其發明的輸油管建立了輸油管網。到燃料油時代,它又轉向打井采油,成為控制從勘探到銷售全過程的“石油帝國”。

       第四,強有力的石油外交政策。

       美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正好與其國力增長同步。1894年美國成為頭號經濟強國,一戰后為頭號軍事強國,二戰后則為超級大國。美國政府是石油公司對外擴張的堅強后盾。因此,政府對石油產品在亞洲的推銷給予了重要的外交支持。例如,1883年在上海和寧波出現了對美國油的抵制,1905年前后,世界各地華人因一些美國人對華人歧視而抵制美國貨(石油等),這些對美商不文明傾銷進行的抗議活動,皆是由于美國總領事對中國政府施壓才被平息的。

       二、“門戶開放"染指油源

       當美國人利用本國和拉美的油源搶占亞洲市場時,缺乏油源的西歐商人進入亞洲勘探,到20世紀20年代,他們已控制了亞洲的主要油源,將美國拒之門外。東南亞、西亞和南亞的油源為荷、英、德等控制。

       1885年荷蘭人在東印度群島打出第一口有商業價值的油井。

       1907年成立的“皇家荷蘭殼牌公司”到1911年擁有租讓地32000平方公里。英國控制了伊朗的油源。

       1901年英國工程師兼商人達西通過與伊朗簽訂西亞第一個重要的石油租讓地條約,得到約50萬平方英里(相當法德兩國面積之和)的租讓地,在此基礎上于1908年成立了“英國一波斯石油公司”。

       1911年英國政府購買了公司股份的5l%。另一塊石油重地伊拉克也主要為英國控制。

       1912年德、英、荷等國的利益集團組成了“土耳其石油公司”,英國一波斯石油公司擁有50%的股票權。

       19世紀末,美商開始在亞洲找油。1894年美孚人員抵東印度群島,但殼牌公司拒絕將油礦賣給美孚。荷蘭政府通過多項法令,保證對油源的絕對占有,竭力排斥美國資本。

       1908年美國人切斯特在美索不達米亞獲得幾塊石油租讓地,但因歐洲列強暗中作梗等原因而最終告吹。維多利亞女王明令:禁止緬甸有洛克菲勒或摩根利益的公司存在。英國政府規定:印度的勘探和采礦租契只給英國臣民或由之控制的公司。

       盡管美國政府對英荷等國提出了強烈抗議,但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美國人的努力是竹籃打水。

       美國從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大大加強了對亞洲油源的爭奪。1920年協約國最高委員會任命英國為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受委任統治國。英國想以此排斥美國公司。但根據國際聯盟的規定,在商務方面,受委任統治國應堅持門戶開放、尤其是關于開發石油和其它自然資源的租讓地必須不分國別、摒棄壟斷地對外開放。美國則利用這一規定,力圖與英國等分享由他們獨占的油源。

       伊拉克成為美國的主攻目標。因為伊拉克在當時石油蘊藏前景最佳,且土耳其石油公司禁止任何其他石油公司進入西亞。美國聲稱:戰前土耳其公司的租讓地無效。英法的《圣雷莫協定》成為攻擊的焦點。英國一波斯公司、殼牌公司和法國石油業主堅決反對美國公司進入。

       新澤西美孚、紐約美孚、辛克萊等七公司組成的“美國集團”與國務院商討如何有效地對付歐洲人,同時,請圓滑的古爾本基安作調停人勸說英國讓步。在美國的軟硬兼施下,英國的態度漸漸緩和。殖民大臣丘吉爾在給外交大臣寇松的信中指出:只要“美國人被排斥在伊拉克的石油開發之外,我們將看到我們在中東永無寧日”。隨后寇松宣布:英國已準備放棄《圣雷莫協定》,支持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1928731日,美國與英法荷三國簽署了《紅線協定》,取代英法主導簽署的《圣雷莫協定》,在中東石油資源開發中由一個旁觀者變成為與英法荷三國具有平等地位的游戲規則制訂者。


1234下一頁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掃碼訪問手機版

QQ|關于我們|網站地圖|油氣儲運網 ( 魯ICP備11007657號-3 )

GMT+8, 2025-9-5 11:14 , Processed in 0.02177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